鼻窦骨瘤是突入窦腔内的岩石样坚硬肿块,常发生于50~70岁,生长缓慢,是鼻窦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,骨瘤生长缓慢,常为局限性、无痛性、硬性膨隆,患处往往是因为肿瘤的持续性生长而出现隆起、引起压迫症状,可长期局限于鼻窦内,往往有隐蔽性及无明显临床症状,偶尔在行CT或MRI检查时被发现。好发于额窦,筛窦次之,上颌窦、蝶窦较少见。筛骨(软骨内成骨)和额骨(骨膜内成骨)交界处,成骨活动活跃,发育异常,骨生长旺盛,容易导致骨瘤,此外鼻窦炎性反应刺激窦腔黏骨膜的成骨细胞增生而形成骨瘤。故往往并发慢性鼻一鼻窦炎、鼻窦黏液囊肿、突眼、颅内感染等疾病。病变为象牙质样高密度肿块,无骨纹理。松质骨瘤可见骨小梁,分为三型:1、象牙型。2、海绵窦型(中心含放射状骨髓腔)。3、混合型,由纤维和骨质组织构成。
各副鼻窦骨瘤临床表现:①额窦骨瘤: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,增大的额窦骨瘤会阻塞额隐窝,发生黏液囊肿;向眼眶方向发展,可将眼球向前、外下方推移,导致眼球突出及复视等;压迫额窦后壁或筛板向颅内发展,可引起颅内组织受压,出现头闷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颅内压升高相应症状;额部神经亦常累及、产生神经痛、感觉过敏等症状。②筛窦骨瘤:可以没有临床症状,或出现头痛或面部疼痛,或以眶内并发症和/或颅内并发症作为首发症状,较大的筛窦骨瘤可充满整个窦腔,破坏周围骨壁,侵入鼻腔、眼眶、对侧鼻窦,可出现面部膨隆、嗅觉减退等。严重的筛窦骨瘤可并发突眼、眶蜂窝织炎、溢泪、眼球运动受限、上睑下垂、复视、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。如果进入前颅窝并侵蚀硬脑膜、可出现颅内积气症;或扩展到前颅底导致脑脊液鼻漏、脑膜炎、并发颅内黏液囊肿等。③上颌窦骨瘤:早期往往无明显临床症状,少数病例会形成黏液性囊肿,会有鼻腔流出黄色液体,巨大的上颌窦骨瘤破坏骨质侵犯周围邻近结构,如眼眶、翼腭窝等,往往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。④蝶窦骨瘤:此类骨瘤较少见,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,骨瘤增大后侵犯周围组织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。⑤鸡冠骨瘤:极少见,骨瘤破坏筛顶往往会出现脑脊液鼻漏症状。
总之,鼻窦骨瘤多数无症状,可出现阻塞性鼻窦炎,预后好,如有症状,可手术切除。
鼻窦CT扫描是最常用的诊断鼻窦骨瘤的方法。鼻窦骨瘤在CT上最多见的形式是均匀、致密、界限清晰的病变。鼻窦骨瘤在MRI上表现为TlWI及T2WI均低信号、界限清楚的肿块。为了进一步明确骨瘤与颈内动脉、视神经的关系及骨瘤是否并发颅内、眶内并发症或与骨肉瘤等恶性肿瘤鉴别可行MRI检查。
鉴别诊断:1)、骨化性纤维瘤:也多累及鼻腔鼻窦,一般较大,其内见不规则钙化及液化坏死区,边缘可见不完全骨性包壳及蛋壳样钙化,CT混杂高密度肿块,内有片状软化灶;磁共振检查T1WI及T2WI混杂高信号,增强扫描后强化;单骨受累。2)骨纤维异常增殖综合征:病变范围广泛,同时累及多个颅面骨,病变骨质呈毛玻璃样改变,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;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