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天浏览了一下包括《2020 欧洲鼻窦炎和鼻息肉意见书》,《2012 IDSA 儿童与成人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临床实践指南》,《日本急性鼻窦炎的实用指南》,以及美国儿科学会的《1~18岁儿童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诊治的临床实践指南》各国关于鼻窦炎的指南,突然脑子里有了个问题,『鼻窦』给人带来的这么多的麻烦,那它到底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?
于是,查找文献去寻找答案……
然而,真相似乎只告诉了我一个事实:
鼻窦似乎就像上帝创造人类后,在人身上插的一根刺——『它的存在不但毫无意义,还不断给人制造痛苦?』
副鼻窦包括额窦、上颌窦、筛窦和蝶窦,是颅面骨中的一些空腔结构。
这个解剖结构,据说最早是由达芬奇记录的,达芬奇在1489年的经典解剖插图 《头骨图》中,额窦和上颌窦被记录出来。达芬奇还提出上颌窦“含有滋养牙齿的体液”的理论。
然而,关于鼻窦的作用功能,纵观历史种种观点,猜测层出不穷。但是,这些 “基于主观观点而非严谨的科学调查”猜测中,很少是真正能站得住脚的,鲜有能证明它的真正存在意义的。
1. 鼻窦有声音共振功能?
有人认为,鼻窦可以使声音产生共振的功能,并且认为,“声音的个人特质或音色,来自于副鼻窦和面部的骨骼框架”,例如,有学者对新西兰的毛利人进行了研究和观察发现,“副鼻窦发育不全”的人会发出“异常沉闷的声音”。还有研究者拿动物来举例,例如吼猴就具有巨大的副鼻窦结构。
可是,也有学者反驳说,那狮子的鼻窦较小,但声音相对较大。此外,豚鼠和长颈鹿声音相对小或尖锐,声音共振差,但是他们具有很大的鼻窦腔。
后来,Negus的《The function of the paranasal sinuses》文章中,通过解剖学比较研究证明,鼻旁窦的存在与否,与声音之间没有关系。研究者进行了鼻窦的物理特性研究发现:“鼻窦本身是个非常差的共振器”。因为窦孔的大小很小;窦口由鼻甲覆盖;成为相对封闭的空腔;以及窦壁存在覆盖物,可以抑制任何震动。这些特点,让鼻窦成为非常差的共振器。另外,鼻窦手术后,没有音色音质的改变。
因此,鼻窦作为声音产生的功能,是不靠谱的。
2. 加湿和加热空气?
在我们呼吸过程中,部分空气会在鼻窦中发生交换。但是,这种交换其实是微乎其微的。
恒温动物中,吸入空气时,会将空气尽可能地加温加湿。但是这种过程是发生在鼻腔的鼻甲中,而不是鼻窦中的。鼻腔前部的鼻甲体的结构,可以让空气形成巨大的涡流的空气加温加湿作用更加有效,而不是在鼻窦这种相对封闭的空间中。
有研究者发现,在一次呼吸活动中,鼻窦中只有千分之一的气量进行了交换,而且上颌窦中的空气即使在5分钟的正常呼吸后也没有进行交换。
因此,鼻窦的空气加湿加温作用的理论,也是站不住脚的。
3. 增加嗅觉?
曾有人认为,人类上颌窦可能分布有嗅觉上皮,因此认为它们的作用可能是增加嗅觉粘膜的面积。
但是,随着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发现,这个粘膜上并没有分布嗅觉上皮,
因此这个理论被彻底否定了。
4. 重要部位的隔热作用?
有学者把鼻窦比作 “一种类似于内燃机的水套冷却系统一样的,鼻窦空气套隔热系统”。
但是令这个理论尴尬的是,爱斯基摩人通常没有额窦,而非洲人有很大的额窦。
另外,有学者在动物研究中发现,存在种内变异的日本猕猴,其来自寒冷地区的个体鼻窦较小。
所以说,隔热作用,似乎也说不通。
5. 吸收创伤带来的伤害,保护感觉器官?
开始学者提出鼻窦可能能够减少面部重要器官的伤害的想法,主要是来源于有蹄类动物的中空角的结构,中空结构常常从颅穹窿一直延伸到中空的角。认为,鼻窦为锥体,基地位于前方,顶点位于蝶窦,形成了一个适合保护颅内膜的结构。
可是有些有蹄类动物,例如麋鹿和驼鹿,没有中空的结构,但是仍然会承受高冲击,也没有见到特别的损伤。
由于物种差异巨大,许多物种在头颅的中空区域,也经常遭受严重的冲击创伤,但是他们窦区非常小。
似乎,依据也不足,很难自圆其说。
6. 帮助面部的结构形成?
学者Proetz提出,人类的额窦和上颌窦可能被设计成帮助面部向前和向下生长;“考虑到面部结构的重新排列,很明显鼻窦的形成对周围的部分是必要的”,他还认为“额窦发育……伴随其后的脸部发育;上颌生长……随后发生下巴的生长;蝶骨…则伴随相邻部分的扩大,当达到成年年龄时,鼻窦的发展就停止了”。但是,研究中发现,单个额窦体积极小的个体并没有表现出面部发育的缺陷。
也有人认为,鼻窦的存在,可能是由于咀嚼对头骨造成的张力和应力。“咬合和咀嚼功能是决定上颌窦大小和发育的力量”。然而,这并不能解释其他鼻窦的存在,在灵长类动物中使用应变仪进行的体内实验表明,很少有压力到达额窦区域
总之,这些也都没有确切有说服力的证据。
7. 鼻窦可能是一种漂浮装置?
还有人提出, 南方古猿代表了能人、智人和拟人化猴子之间的进化联系。650万年前,南方古猿被隔离在四面环海的非洲大陆板块。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,猴子进化出了副鼻窦作为漂浮装置,以维持游泳时,头部鼻腔在水面之上,进化压力保留了鼻窦结构。这种解释也很牵强,因为不单是人类和南方古猿,其他所有非洲猿类都有相同的鼻窦。研究者认为,漂浮装置功能并不能作为物种进化的一个压力和优势。
8. 进化的残余?
所以,很多学者认为,鼻窦可能就是一个人类进化的残余,他们似乎没有什么具体有用的功能。也没有什么分布的规律性。所以,进化上它可能只是多余的剩余空间。
之所以,鼻窦气化存在于许多哺乳动物群体中,因为它们很可能存在于真兽类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身上。类人猿以及我们人类保留了这样的鼻窦结构。我们找不到更多功能性的解释,只是进化上的一个残余结构而已。
现实中,鼻窦炎却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,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的困扰,例如中国成人慢性鼻窦炎总体患病率为8%,国外报道成人的发病率为2%~16%。而急性鼻窦炎更是极为普遍,18%(17-21%) 存在病毒感染后急性鼻窦炎/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相关报道。
难道,这鼻窦是"上帝创造人类时,在人类身上插上的一根刺"?它的存在不但毫无意义,而且不断给人制造痛苦?
9) 免疫防御的作用,产生一氧化氮(NO)。
尽管鼻窦的存在,长期以来,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议,但是,近年来,研究认为,鼻窦在增强鼻腔免疫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可产生一些免疫球蛋白和溶酶(如溶酶),它们能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过氧化物酶和肽聚糖。
清除作用的纤毛粘液进入鼻腔,可以增强鼻腔免疫防御能力。目前证实,鼻窦和鼻腔可以产生一氧化氮。鼻窦能够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氮 ,其浓度超过百万分之20,在鼻腔中还会产生更高的浓度一氧化氮。
一氧化氮在鼻腔区域具有重要的双重的作用,包括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和上调纤毛跳动频率。因此,鼻窦可能是作为辅助鼻腔提供一氧化氮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这至少是基于比较科学严谨的试验证明,鼻窦并不是一无是处,不是那个只会给人造成麻烦和痛苦的存在。还是要相信:存在即合理的真理。
扯了个闲篇,下次讲讲关于『细菌性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』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