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春暖花开正是踏青赏景的美好季节,然而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说,春天意味着一系列恼人的不适症状。随着工业的发展,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,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及复发率也越来越高,研究显示,我国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达18%,估计患病人群超过2.5亿。
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,是耳鼻咽喉科疾病中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、难治病。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、鼻痒、打喷嚏,其中以打喷嚏为主要特征。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应用抗组胺类药物、肥大细胞稳定剂、皮质类固醇激素等,
但其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。
中医将过敏性鼻炎称之为“鼻鼽”或“鼽嚏”。关于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描述,元代李杲的《东垣十书·内外伤辨惑论》就有过详细的描述:“故病者善嚏,鼻流清涕,寒甚出浊涕,嚏不止”书中进一步提出:“比常人大恶风寒,小便数而欠,或引行小便色清而多,大便不调,夜寒无寐。”描述了患者的全身症状:畏寒怕冷,小便清长而频数,大便溏薄,晚上冷得难以入睡,这些症状,完全与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主诉相符合。
病位在肺,却与脾肾相关
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病机描述,古代文献说法各异,隋朝《诸病源候论·鼻涕候》认为本病是肺气寒而致。而《河间六书》认为本病的病因是火:“嚏,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也。鼻为肺窍,痒为火化,心火邪热干于阳明,发于鼻而痒则嚏也,或故以物扰之痒而嚏者,扰痒属火故也。”热,作为一个致敏因子,这是临床上可见到的,但如果把过敏性鼻炎的病因,全部归属于火,这就与临床所见患者鼻黏膜苍白水肿以及畏寒怕冷,溲清便溏的客观症状难以相符合了。
然而元代李杲却认为本病与肺肾之阳虚弱有关,
《东垣十书》中描写的那些症状,有明显的肺脾肾虚寒特征。明代医家戴思恭在《证治要诀》中也赞同李杲的观点:“清涕者,脑冷肺寒所致。”“有不同伤冷而涕多清……此由肾虚所生,不可过用凉剂。”《素问·宣明五气论》说:“五气所病……肾为欠、为嚏。”
故本病的表现在肺,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。
肺气虚寒,卫表不固:
《灵枢·五阅五使篇》曰: “鼻者,肺之官也。”《灵枢·本神论》曰: “肺气虚则鼻塞不利。”肺主皮毛,宣发卫气,肺气虚则腠理不密,卫表不固,易受外邪异气(如花粉、灰尘、油漆、过寒过热温度)侵袭。以肺气虚寒,卫表不固为病机的鼻鼽,主症为气短懒言、咳喘无力、阵发性鼻塞、鼻痒、打喷嚏、面色苍白、嗅觉减退、清涕如水、畏风怕冷等。治疗应以补益肺气,固表护卫,温肺散寒为主。
脾气虚弱,清阳不升:
《内经》云: “脾胃为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
脾主运化,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难以吸收,故致使气虚而不能卫外
,脾虚则清阳之气不能上升,邪害空窍,故鼻塞不利,即所谓“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”。患者鼻黏膜苍白水肿而流清涕,这也是脾的运化失司,水液代谢调节障碍所致。一般认为脾气虚时,脾之健运失常,脾气虚弱,化生不足,鼻窍失养,外邪侵袭,易出现九窍不利的症状,表现为鼻痒且多嚏; 而脾虚气弱,水湿不运则易出现鼻塞不通,流清涕不止。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益气健脾,升阳通窍。
肾阳不足,温煦失职:
《血证论》曰: “肾为水,肺为天,金水相生,天水循环。”《证治汇补》言:“凡鼽渊疮痔,久不愈者,非心血亏,则肾水少。”肾是人身阴阳之根本,肾脏病变与其他器官的功能变化密切相关。
肾藏一身之精气,肾的阳气虚亏可以导致肺气不足和脾阳虚亏,
而肺气脾阳虚亏也可以损及肾的阳气,肾的气化功能失司,也可以导致鼻黏膜苍白水肿,至于患者喷嚏冲鼻而出,更是肾不纳气的一种表现。肾脏水中有火,阴中有阳,只有阴平阳秘,肾脏的功能才能得到平衡。若肾精不足,摄纳无权,阳气易于耗散,会造成鼻鼽日久不愈。
综上所述, 人体免疫功能与肺、脾、肾虚损有密切关系,
各种原因导致的肺、脾、肾任何一脏亏虚,都可影响其免疫功能,有研究表明,机体免疫功能低下,易受外邪侵袭,肾虚型较肺气虚型、脾气虚型对过敏性鼻炎更具有易感性。
在治疗上,针对脏腑虚损,通过辨证分别予以益肺、健脾、补肾为治法。
对于过敏性鼻炎的预防,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篇》:“冬不按蹻,春不鼽衄。”又如《素问·水热穴论篇》提出:“冬取井荣, 春不鼽衄。”
总体是指,在季节的交变之季,要保持阴阳的平衡。
也可以拓展来看,变态反应性鼻炎多是晨起时,或睡眠时容易 发作,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交接之时不相平衡,这和《内经》提出的预防准则是一致的。
故首先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,调整好应对该病心理状态,尽量避免接触主要过敏源如在过敏源多发时期穿戴口罩、季节交替期间注意寒温变化避免感冒,可使许多常年性的诱发因素明显降低,减少发作程度和发病次数;其次是改善个人体质,如加强锻炼、健康饮食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从根源减少鼻鼽的出现的机率。
此外,过敏性鼻炎涉及肺、脾、肾等脏腑,因此治疗应咨询专业的医生,辨证论治,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,切勿擅自服用药物以及使用偏方,防止鼻炎症状加重。
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,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。
【声明】:
1、本文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2、在任何情况下,文章中的资讯仅供读者参考之用,读者不应单纯依靠本文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。对于因使用、引用、参考本文内容而导致损失、风险及纠纷,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。